第一部分
中心广场主入口汉白玉浮雕内容说明
汉白玉浮雕位于主入口处跌水台阶两侧,呈斜面,被跌水台阶分割为一大一小两部分。浮雕题目为“定之方中”。
“定之方中”取自《诗经·国风》。“定之方中,作于楚宫。揆之以日,作于楚室。”这是诗中前两句。由此,我们知道古人营建的有关事宜。古人营建选择在秋季,这时“定”星,即由四颗恒星组成的营室星,在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天空,且呈很正的四边形,这个季节,农业已毕,天气未寒,恰是营建房屋的时候,故称其为“营室”。“营室”不仅帮助古人选择时令营建,又据之确定建筑朝向。“营室”是古人营建的象征,天上与地上的对应。
诗中“揆之以日”指测日影以知东西南北。又据《考工记》记载:“匠人营国,水地以县(悬)。置槷(表杆)以县,眡(视)以景,为规,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,昼参诸日中之景,夜考之极星,以正朝夕。”
由此可知,古人营建,度日出日入以知东西,南视定,北准极,以正南北。
“定之方中”浮雕的表现主题是“定”星,辅以北极星、圭表,并以一幢建筑作背景,前三者是古人选择营建时令、确定建筑朝向的依据,用一幢建筑作背景用以体现天上与地上的对应和传达建筑气氛。
建筑选择了福建永定客家土楼“承启楼”作背景。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具有与宇宙和谐合一的意象,圆楼象征天,方楼象征地,为天圆地方的宇宙图式。圆形的“承启楼”象征天,其一圈一圈的圆形,象行星围绕恒星运转的轨迹,把它作为星空的背景,人们很容易便把它与天联系起来,建筑气氛也得以传达。
“定之方中”表现的又是古人营建房屋前的先期准备工作,故放在广场主入口处。
“定之方中”是广场系列雕塑的一个前奏,紧密配合了建筑文化的主题,隐喻我院的城建性质,具有点题的作用。
第二部分
中心广场景墙浮雕内容说明
一、 浮雕选题
景墙浮雕以反映中外建筑文化为主题,隐喻我院城建特色,体现文化内涵。它由两大部分组成,南半部为中国题材,北半部为外国题材。中外题材各由五块版面组成,分别编为一~五号,各版面都有其主题。选题内容以古代为主,近现代为辅,反映历史上重要的建筑、园林与工程事例、建筑活动与城建事例,典型的建筑构件,以及著名的建筑家。选题充分照顾不同的历史时期、不同的类型、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地域。中外题材在内容的安排上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。因我院地处河南,在选题上对河南有所侧重。
二、 中国建筑文化内容说明
(一)南一号
题目:神州巨龙
图:万里长城
文:长城,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,始建於战国,秦统一中国之後建成万里长城。後历代王朝陆续修筑,尤以汉、明两代为甚。长城,已不仅是一项伟大工程的名称,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代名词。
(二)南二号
题目:史海采珠
图:公刘相地,周王城图,赵州桥,斗栱和木构架,鲁班和锯,应县木塔,唐大明宫含元殿。
1、公刘相地文:
“笃公刘!既溥既长,既景迺冈,相其阴阳。观其流泉,其军三单,度其隰原。徹田为粮,度其夕阳,豳居允荒。”(《诗经·大雅·公刘》)这首诗描绘了周人的先祖公刘迁居到豳(bīn,今陕西彬县)时的情景。这是留下记载的祖先最早的择地而居的事例。
2、周王城图文:
“匠人营国,方九里,旁三门,国中九经九纬,经涂九轨,左祖右社,面朝后市。”(《考工记》)这段话叙述了周朝营建都城的制度。
3、赵州桥文:
赵州桥,位于河北赵县,建于隋代,由著名匠师李春建造。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,跨度达三十七米,距今已一千四百年。
4、斗栱和木构架文:
中国传统建筑为木构架体系,斗栱是木构架体系中独有的构件,由方形的斗、升和矩形的栱、斜的昂组成,具有承重、传递屋顶荷载及装饰作用。此外,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。
5、鲁班和锯文:
鲁班,姓公输,名般,东周鲁国人,我国古代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,一生多发明创造。传说其发明了墨斗、刨子、钻子,以及凿子、铲子等,他发明锯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。二千多年以来,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为“祖师”,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。
6、应县木塔文:
山西应县木塔,辽代建,是国内现存唯一木塔。塔身平面八角形,底径三十米;高九层(外观五层,暗层四层),六十七点三一米。
7、唐大明宫含元殿文:
唐大明宫含元殿是唐朝皇帝举行大朝会之殿,现殿基残存遗址高出地面十米余。殿宽十一间。其左右有翔鸾、栖凤二阁。这个巨大建筑群表现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雄浑的建筑风格。
(三)南三号
题目:圆明遗恨
图:圆明园大水法
文: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,建于明朝。经清朝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,营造成一座规模
宏伟、景色秀丽的离宫。它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,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
筑,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。该园由世袭的建筑师家族——“样式雷”负责营造。
1860年,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后焚烧。
(四)南四号
题目:豫州怀古
图:殷墟甲骨文,宝丰香山寺,宋东京城,元观星台。
1、殷墟甲骨文文:
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,位于安阳小屯村,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。甲骨文是书写或隽刻在龟甲、兽骨上的卜辞,已具备“六书”(象形、会意、指事、假借、转注、形声)的汉字构造法则。本图选取了宫、京、亯(享)、宗、高、宅、圂(hùn厕,猪圈)、貯、墉(城垣)、門十个与建筑有关的甲骨文,从中可窥见那时的建筑形式。
2、宝丰香山寺文:
宝丰香山寺,位于宝丰香山,我院北大门正对着便是,始建于东汉,为大悲观音菩萨证道之地,寺中碑文记述了观音菩萨妙善出家修炼得道的感人故事。国内另外两处观音菩萨道场分别为西藏布达拉宫和浙江普陀山。
3、宋东京城文:
本图为《清明上河图》中景物再现。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这一传世名作,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首都汴京(今开封)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。图中虹桥被列为中国十大名桥之一。
4、元观星台文:
元观星台,位于登封,始建于元朝初年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,由台身与石圭、表槽组成,其用途为测量日影和记时,观测星象。元朝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曾在此做过测量。
(五) 南五号
题目:华夏新篇
图:东方明珠,河南博物院,国家奥体中心。
1、东方明珠文:
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,座落在上海浦东新区黄浦江畔,以其468米的高度成为亚洲第一高塔,1994年11月建成。
2、河南博物院文:
河南博物院,1997年底建成,建筑面积7.8万平方米,座落在省会郑州,由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东南大学教授齐康设计。其主体建筑由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——登封元代观星台为原型,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,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特征。
3、国家奥体中心文:
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体育中心,位于北京奥运村,1990年建成。游泳馆和体育馆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斜拉钢索,双坡凹曲面屋顶,其造型颇得中国传统建筑之神韵。
三、 外国建筑文化内容说明
(一)北一号
题目:大漠金光
图:埃及金字塔
文:埃及金字塔,世界七大奇迹之首,象征太阳光芒。其中胡夫金字塔最大,它原高146.59米,底面边长230多米,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,每块石头平均重约2.5吨。
(二)北二号
题目:古典遗韵
图:雅典卫城,古希腊三柱式,维特鲁威与《建筑十书》,科隆大教堂,凡尔赛宫,圣马克广场。
1、雅典卫城文:希腊雅典卫城,建于公元前5世纪,是供奉守护神雅典娜之地,也是宗教活动中心,座落在山岗上,由山门、帕提农神庙、伊瑞克先神庙和胜利神庙组成。主神庙帕提农造型完美,制作技艺精湛,有“希腊国宝”之称。
2、古希腊三柱式文:
多立克柱式,代表男性美;爱奥尼柱式,代表女性美;科林斯柱式,代表丰收的喜悦。这三种柱式一直沿用至今,成为经典建筑装饰的模式。
3、维特鲁威与《建筑十书》文:
维特鲁威,罗马帝国建筑师,活动于公元前1世纪。他写的《建筑十书》是欧洲中世纪以前遗留下来的唯一的建筑学专著。全书论述范围广泛,内容完整,奠定了西方建筑学的基础。
4、科隆大教堂文:
德国科隆大教堂,建于1248-1880年,哥特式建筑。它长144.55米,宽86.25米。主体部分135米高,大门两边的两座尖塔高达157米。它与巴黎圣母院、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。
5、凡尔赛宫文:
凡尔赛宫,法国古典主义建筑,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时期兴建。主体建筑总长约四百米,气势磅礴,布局严密、协调。正宫前面是一规则形的大花园,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,也是欧洲古典园林的典范。
6、圣马克广场文:
威尼斯圣马克广场,欧洲著名的广场之一,基本完成于文艺复兴时期。钟塔是广场建筑群构图的重点,沿海小广场旁的公爵府为哥特风格,非常庄严秀丽。
(三)北三号
题目:庞贝警世
图:庞贝城
文:庞贝城,古罗马的一座繁华城市,面积约1.8平方公里。公元79年,维苏威火山爆发,掩埋并尘封了这座城市。一庞贝人临死前在壁画上铭刻:“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。”
(四)北四号
题目:亚洲采风
图:空中花园,泰姬陵,日本桂离宫。
1、空中花园文:
巴比伦空中花园,世界七大奇迹之一。公元前600年,巴比伦国王为安慰患上思乡病的王妃,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乡而建。远望此园如悬空中,故称“空中花园”。
2、泰姬陵文:
印度泰姬陵,建成于1653年,是莫卧儿帝国第五代皇帝为纪念早逝的爱妃所建。这是一座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宫殿式陵园,是一件集伊斯兰和印度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古代经典作品。
3、日本桂离宫文:桂离宫,位于日本京都市,皇家园林,1620年兴建。全园面积58210平方米,为茶庭与池泉园的结合。它纯正清雅,体现了日本至简至素的传统精神,为日本古典园林第一名园。
(五)北五号
题目:百年华章
图:金门大桥,悉尼歌剧院,卢浮宫扩建。
1、金门大桥文:
金门大桥,跨美国旧金山海湾的公路悬索桥,建成于1937年。主跨1280.2m,钢桁加劲梁,在同类桥梁中称冠世界27年。
2、悉尼歌剧院文:
悉尼歌剧院,建于1959~1973年,丹麦建筑师伍重设计。该设计运用象征手法,注重与环境的结合,收到了非凡的艺术效果。这座建筑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。
3、卢浮宫扩建文:
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,建成于1988年,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。扩建部分布置在卢浮宫地下,入口是一玻璃金字塔,位于庭院中央,体形简洁透明,与周围环境成功的融合在一起。
第三部分
中心广场西入口雕塑内容说明
西入口为中心广场第二入口,位于广场主轴线上,正对图书馆。雕塑位于与入口小广场连接的台阶两侧,总体设计上起到提示入口的作用。台阶南北两侧雕塑主题分别为《天道成规》和《地道成矩》。
“天道成规,地道成矩”表达了古人对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的认识,蕴含深奥的哲理。自古中国人就有“天人合一”、“天为阳地为阴”、“天圆地方”的观念,即天道和地道。“天道成规,地道成矩”(《太玄经》),这就是规矩。“圆者中规,方者中矩”(《荀子》),“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”(《孟子》)。规以绳、矩以曲尺,寓意准则和法度,这是道的具体表现。古画像中伏羲女娲各执规矩,即寓意人居天地间,当守“人道”,循规矩。“规矩”是人的思想行为规范,“规矩”是治理国家和造物的规范。为人、处事、做工、造物都要有法度,有规范,这是宇宙的理。